酒吧简介:小时候最大的理想就是做个歌手,理由无他,觉得做歌手最舒服了,什么活都不用干,光是动动嘴皮子就可以了,了不起就是动动笔杆子签签名,即使有一万个歌迷同时叫你签名,也不过是自己的名字,何况歌手的名字笔画通常都很简单,怎么比得上被罚抄课文N百次那么可怕?更何况歌手如果站得直坐得正就会被称赞有台型,如果坐得歪歪斜斜站得古古怪怪那就被视为有个性,简直做什么都是会被人冠以合理解释以继续接受崇拜,想想真是没有什么工作比得上当个歌手哦。可惜长大后的样貌既不漂亮又不丑陋,偶像派、特型派和实力派都沾不上边儿。
现实是歌手是很难当的,不过歌手的录音感觉倒是可以去体验一下的。总有一些情绪缠绕着声音,总有一些记忆刻录了声音。当一个人要离开世界时,最后丧失的才是听觉,这是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留恋。于是就有了以声音为卖点的咖啡吧。
从教育路的地铁口出来,就可以看见在它斜对面有一间叫做半音街的暗红色咖啡吧,门面看起来小小的,很有广州人的特色,外表上看低调而从容,但内里往往是大有丘壑。
这是一个以音乐作主题的咖啡吧,是少见的有四层楼的吧,轻盈的彩色冰糖一样的桌椅,一楼的墙上是各种乐器,二楼的墙上挂着老板精心收集的大电影海报,屋顶垂着吊着闪亮如心中泪滴的CD。老板在吧台后面熟练地把咖啡磨成粉,调开,打出奶沫,加上起泡的忌廉,撒上五彩的糖粒,和进出的客人热络地打招呼,然后端着饮料穿梭在客人间,放下饮料之后还会时不时在客人的聊天里加一句两句。如果他不说自己是老板,你会以为这是自助的客人。4楼是一个挺专业的录音室,有看起来很复杂的调音台,专业感觉很强的立式麦克风和耳机,连灯光都和在电视上看到的录音室很像,差别只是少了一块隔音玻璃。老板说他自小就喜欢唱歌,后来在偶然的机会下接触到录音这一行,各种录音设备玩得熟练如自己的手一样,后来他灵机一动:为什么不开间可以录音的吧呢?让那些喜欢唱歌却不能成为歌手的人有个体验的地方。
于是就有了半音街。
这里的设备都是达到专业程度的,不过为了适应大多数没有录音经验的顾客,在录音室的一角装了一部小小的彩电,让顾客在录音的时候可以看着屏幕上的歌词来唱,就好像卡拉OK一样,以减少顾客录音时的紧张心理。因为据老板说,很多平时在卡拉OK时唱得很好的人一录音就会变得很紧张,有的连手心都会冒汗。不过当小记要老板在录音室里摆个甫士拍照时,老板却变得比来录音的顾客更紧张。
至于老板最得意的事,莫过于他曾经地帮一个顾客炮制了一张求婚用的CD。话说某天有个顾客要上来录一只自己亲自唱的情歌送给自己的女朋友,老板灵机一触,怂恿客人在唱完情歌之后再灌录一段情意绵绵的情话,向女友求婚。那结果如何呢?老板很自信地打了个V字手势:“这么深情的告白谁能抵抗啊?”那也是,何况录音时还有老板和他的女友在旁边指点呢!
他们可都是专业人士哦!一个是录音师出身,一个是星海音乐学院的学生,其实这家咖啡吧应该说是他们的情侣档才差不多。“不过,等我女朋友毕业之后,我可不会再让这间酒吧占用她的时间了。因为她也有自己的理想和选择,她想当个老师。”老板说这话时,眼里蓄满柔情。
奥兰多时尚社交场风格的音乐吧,一流的音响和灯光效果,专业舞台设计,签约乐队驻场演出。窗外还有一览无余的江景。
沿江路上的ClubMartin装修非常简洁,偌大空间里没有一根柱子,只是一个大的金属钢架,吊装了多块长型玻璃,但它是以一流的音响和灯光效果的营造氛围的音乐吧。恍若奥兰多最时尚的社交场Matrix和Metropolis的风格,ClubMartin采用独特的Martin照明,Mach喇叭系统和Jem雾化装置,让你感受到魔幻般的光束,搏动心脏的音响,和“眼睛冒烟了”的景象。也许有人觉得这里更适合跳舞,但在ClubMartin专业设计的舞台上,每晚10点开始演出的是签约乐队EasyCase,6人组合演绎抒情的流行英文歌曲为主,主唱和键盘手都是女孩,周末时,本地原创乐队也会来捧场,偶尔还有外国乐队在此活动。密集的桌椅从舞台边上层层延伸到窗边,夜酣人旺时,像个大型演唱会现场,同样壮观的是大玻璃墙外一览无余的江景。
转载请著明信息出自:中国酒吧网 qingb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