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鲜上场之前,“超女”并不光鲜;“粉丝”貌似忠诚,并非人皆忠诚;现场的狂热,镜头之外是打了折扣的;说是“比赛”,但有人慨叹“节目而已”。前天(8月18日)晚上,2006年“超女”全国总决选拉开帷幕,记者亲历复活赛现场,捕捉到一些电视屏幕之外的“诧异”。
超女上场前露天吃五块钱盒饭
前天下午,超女“复活赛”开始前一两个小时,记者来到湖南卫视直播现场的演播厅后门,在暮色中的露天停车场,发现了来做大众评审的五大赛区前三强以及35位复活选手,她们正分批吃着盒饭。
停车场地上还有垃圾,稀稀拉拉停着几辆汽车,这使一辆由摩托车车头和拖拉机车厢组合而成的三轮送餐车格外惹眼。一赤着上身的送餐男子,正无所事事地坐在送餐车上,在他身后,是一群衣着时尚、妆容精致的“超女”们,她们正挤在拖拉机车厢周围,以车厢沿儿为“桌”就餐,车厢里横七竖八堆着送餐的白色泡沫箱子,还飞着苍蝇。停车场没有凳子,吃饭的超女们只能站着。
在送餐车一角,记者还看到四位超女蹲在地上,围着一个体积约一立方米大小的白泡沫箱子,箱子上看得出污渍。被超女当作“餐桌”的还有一个粗糙的大木板箱子,记者在吃饭的人中发现了人气很旺的广州赛区冠军。
送餐的新兴酒楼曾先生说,他们家盒饭有三种,十块、六块、五块,可以根据用户需求配制,超女们吃的是最便宜的。正靠着车厢剥咸鸭蛋的长沙赛区冠军厉娜告诉记者,她们经常这样吃饭。记者追问,是不是经常都没有餐桌和凳子,厉娜撇了撇嘴,显出一丝无奈。
有粉丝只喊口号,不听唱歌;直播现场有观众退场
坐在电视机前看“超女”直播,现场以“火爆”为最大特征,粉丝的“狂热”、“虔诚”让人印象深刻。在复活赛直播现场,抽签决定进场顺序的媒体记者们,均被委以大众评审的“重任”,这虽使直播期间的深入采访几乎成为不可能,但亲眼目睹和有限的采访,让人不难觉察出真实现场和电视屏幕上的些许出入。
据现场一位摄像在开场前对记者说,整个演播厅约1200平方米,并不是湖南卫视最大的。在约四个小时的直播过程中,观众席上的掌声,一直都不及开场前工作人员“热场”时热烈,大多时候,观众席都不是“沸腾的”,而是略显平静的。到晚11时左右,记者发现不少人从观众席悄无声息地离去。开场前,不止一位观众告诉记者,他是因亲戚在电视台工作,才能拿到票的。还有一观众说,她没有特别喜欢的选手,因所在单位是赞助商,所以来到了现场。
现场的尖叫,大多来自围在舞台跟前的粉丝团。粉丝团围住的部分舞台,PK时摆放四个投票箱,就已经显得不太宽敞。直播结束后,记者步测了粉丝团所在环形区域,从最里侧到最外侧,宽度约为两米。直播时,这不大的范围内站满了粉丝,但让记者吃惊的是,粉丝们虽会“适时”尖叫,喊口号也喊得响亮,却是有口无心,以“复活”选手“粉丝”身份进入现场的她们,醉翁之意不在酒。不少“粉丝”总是瞅着大众评审席上的“前三强”选手,即便支持的“选手”演唱,视线也未偏移过。有约四分之一的“粉丝团”成员,视线长时间集中在“三强”上,看都不看舞台上的表演,不断地冲着评审席拍照、指指点点,还常辅以丢小礼物、狂热大叫等“小动作”。
进场前,记者采访过一位李姓“粉丝”,他是通过贴吧搞到进入现场的票的;当被问及“具体如何弄到”,他说“你问你支持的超女,她会告诉你的。”
大众评审喝“剥得精光”的瓶装水;“复活赛”让“遗珠”越来越多
“超女”的广告费之高,众人皆知。对商家而言,“超女”赛场绝无“免费的午餐”。中场广告时间,工作人员给大众评审发水,因为该水为杭州某著名品牌,不是该赛事的广告客户,发了几瓶,就马上嘱咐大众评审把瓶子外包装的塑料纸扯掉,后来索性把塑料包装撤掉再递给评审们。其后的直播过程中,评审们喝的全是“光溜溜”的、没有任何商标的瓶装矿泉水。
相较商业行为的严谨,“游戏规则”则显得“不规则”。即便是可能对选手胜出不怎么起作用的短信投票,也盛传“拉票公司”一说;有评委说,前晚的选手越来越专业,但张姗姗的演唱,让记者很是质疑选手进入“复活赛”的“专业门槛”。
昨日凌晨,“2006超级女声复活赛”评委和复活选手在演出后台举行了小型新闻发布会。郝菲尔曾因分赛区比赛中曝黑幕、扬言退出而备受关注,成功“复活”的她重提旧事,笑眯眯地说:“以前说过的小孩的话,不算数。”
对实力选手罗丹的黯然离去,巫启贤称“爱莫能助”:“投票者的年龄层,不见得是欣赏你的年龄层,不过也正是游戏规则。这也是我们人生必须去学习的,你可能是最好的,但结果并不一定是你的。”曾表示不会当评委的黑楠,“终于还是来了”,他对记者表示,“复活赛是为解决遗珠之恨,但遗珠越来越多。
“一场节目而已。”“复活赛”开场前,便有深谙“超女之道”的媒体大众评审如此定位这一“赛事”。早在今年的“超女”新闻发布会上,某超女导演被问及如何看待实力唱将被淘汰时,导演就坦言“我们是一档娱乐节目”。
镜头之内看舞台,它是为一群唱歌的女孩搭建的,对音乐本身,或忠诚或不忠诚,或专业或不太专业或太不专业;镜头之外看舞台,更像是围绕“商业”二字搭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