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与戏剧(五)

      我要投稿

在《闹天宫》中,孙悟空喝醉以后,不仅要表现出醉态,还要表现出与人不同的猴子的醉态。在《八仙过海》中,李铁拐不仅要表现出醉态,还要表现出一个肢足人所特有的动作和舞姿。

  有关醉酒骑马的表演程式:戏曲中有不少醉汉骑马的表演。这种表演大都是一手执鞭,做扬鞭打马状,但走起来又都是进三步退两步,脚步踉跄地走着醉步。例如《太自醉写》等剧就是如此。如果认真推敲,这种表演是不合理的,因为演员的上半身是表现人的醉态,而下半身却表现人骑在马上,如果上下一致都是醉态,岂不是人醉马也醉了!当年盖叫天在演这类戏时,就把表演程式做了改动,他研究揣摩了生活中喝醉酒后骑在马上的真实情景,然后变化为上身前颠后仰,左摇右晃,脚下却步履如常的表演身段。这样就真实而艺术地产生了人醉马不醉的艺术效果。后来很多演员都采用了他的这种表演程式。

  在舞台上表现醉酒的形态,有许多不同的手法,有的是醉酒者的个人表演,有的则是采用其他人对于醉酒者的照料、扶持,或是对于醉酒者的感觉、反应,用以营造醉酒后的氛围,或是启示、增强观众对于醉酒的艺术感受。例如:皇帝、亲王酒醉后由太监、内侍搀扶上场,凡是有这样的情状,就表现角色是处于酒醉的状态了。后妃、公主由宫娥、侍女搀扶;豪绅、恶霸(如《武文华》的武文华、《艳阳楼》的高登)则由奴仆搀扶。而《群英会》中的周瑜和蒋干(其实都是佯醉),则由军卒搀扶上场。由在场的群众角色做陪衬动作,以表现主要角色的酣醉。最典型的是《贵妃醉酒》,在场的全体宫女,分别挽在杨贵妃的两侧,随着杨贵妃的跪拜和,东倒西歪,而互相依傍牵扯着分别向两面节奏鲜明地做着倾侧斜倚的动作,其实这已经是一种配合醉酒的伴舞或群舞的形式了。
 
  一般个人表现饮酒的程式是用右手端起酒杯,置于口部,然后用左手扬起水袖,遮住口部和酒杯,脖子一仰,表示将酒饮尽,最后亮出杯底,并说一声:“干!”用水袖掩住口部,是避免把张嘴露齿的不雅形状暴露给观众,这是戏曲审美原则在舞台上的具体体现。因为戏曲舞台的审美原则是:不论生活中是多么丑陋的形象(即使很细微),也必须予以美化,或是予以装饰化,不允许把“丑”的东西直接呈露给观众。这一点很重要。例如战争、疯狂、伤残,以至酣酒等,在生活中都不是美的事物,但在戏曲舞台上都必须按照美的要求重新设计,予以美化。既要使观众感觉到这些事物的生活真实,又不能受到这些事物的“丑恶”的直观剌激。美化醉酒、饮酒、酣洒的形象和神态是体现戏曲审美原则的重要组要部分。
转载请著明信息出自:中国酒吧网 qingba.com.cn

评论:酒与戏剧(五)

推荐火爆酒吧

  • 中国酒吧网视频广告火爆招商中 欢迎至电垂询
  • 一、优势:中国酒吧网品牌已经覆盖全国大小城市
  • 二、特点:专为中国特色酒吧服务,酒吧分类齐全
  • 三、口号:打造中国酒吧网一流休闲时尚消费品牌

推荐火爆酒吧

最近浏览的页面

中国酒吧网 www.qingba.com.cn 手机访问:wap.qingba.com.cn

酒吧投资酒吧管理、酒吧推广、酒吧设计、酒吧人才、时尚娱乐大型电子商务门户

版权所有 © 中国酒吧网 2006-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