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葡萄酒的酿法

      我要投稿

中国古代的葡萄酒的酿造技术主要有自然发酵法和加曲法.后一种, 有画蛇添足之嫌,说明了中国酒曲法酿酒的影响根深蒂固.

  1 自然发酵法:
  葡萄酒无需酒曲也能自然发酵成酒的。从西域学来的葡萄酿酒法应是自然发酵法。唐代苏敬的<<新修本草>>云:"凡作酒醴须曲,而蒲桃,蜜等酒独不用曲" 。葡萄皮表面本来就生长有酵母菌,可将葡萄发酵成酒。
  元代诗人曾写过一首诗,记载了当时的自然发酵法.
  翠虬天桥飞不去,颔下明珠脱寒露。
  垒垒千斛昼夜春,列瓮满浸秋泉红。
  数霄酝月清光转,浓腴芳髓蒸霞暖。
  酒成快泻宫壶香,春风吹冻玻璃光。
  甘逾瑞露浓欺乳,曲生风味难通谱。
  纵教典却  裘,不将一斗博凉州。

  2 加曲发酵法:
  由于我国人民长期以来用曲酿酒,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酿酒时必须加入酒曲,再加上技术传播上的障碍,有些地区还不懂葡萄自然发酵酿酒的原理。于是在一些记载葡萄酒酿造技术的史料中,可看到一些画蛇添足,令人捧腹的做法。如北宋的著名酿酒专著<<北山酒经>>中所收录的葡萄酒法,却深深带上了黄酒酿造法的烙印。其法是:"酸米入甑蒸,气上,用杏仁五两(去皮尖)。蒲萄二斤半( 浴过,干,去皮,子),与杏仁同于砂盆内一处,用熟浆三斗,逐旋研尽为度,以生绢滤过,其三半熟浆泼,饭软,盖良久,出饭摊于案上,依常法候温,入曲搜拌。"该法中葡萄经过洗净,去皮及子,正好把酵母菌都去掉了。而且葡萄只是作为一种配料。因此不能称为真正的葡萄酒。葡萄并米同酿的作法甚至在元代的一些地区仍在采用。如元代诗人元好问在<<蒲桃酒赋>>的序言中写到:"刘邓州光甫为予言:'吾安邑多蒲桃,而人不知有酿酒法,少日尝与故人许仲祥,摘其实并米饮之,酿虽成,而古人所谓甘而不饴,冷而不寒者,固已失之矣。"

近代中国的葡萄酒

  清末1892年,华侨张弼士在烟台建立了葡萄园和葡萄酒公司──张裕葡萄酿酒公司,从西方引入了优良的葡萄品种,并引入了机械化的生产方式,从此我国的葡萄酒生产技术上了一个新台阶。
  新中国成立后,从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我国又从保加利亚,匈牙利, 原苏联引入了酿酒葡萄品种.我国自己也开展了葡萄品种的选育工作.目前,我国在新疆,甘肃的干旱地区,在渤海沿岸平原,黄河故道,黄土高原干旱地区及淮河流域,东北长白山地区建立了葡萄园和葡萄酒生产基地. 新建的葡萄酒厂在这些地区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转载请著明信息出自:中国酒吧网 qingba.com.cn

评论:中国古代葡萄酒的酿法

推荐火爆酒吧

  • 中国酒吧网视频广告火爆招商中 欢迎至电垂询
  • 一、优势:中国酒吧网品牌已经覆盖全国大小城市
  • 二、特点:专为中国特色酒吧服务,酒吧分类齐全
  • 三、口号:打造中国酒吧网一流休闲时尚消费品牌

推荐火爆酒吧

最近浏览的页面

中国酒吧网 www.qingba.com.cn 手机访问:wap.qingba.com.cn

酒吧投资酒吧管理、酒吧推广、酒吧设计、酒吧人才、时尚娱乐大型电子商务门户

版权所有 © 中国酒吧网 2006-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