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酒易帜,下一个扛起了中国酒业大旗的是谁

      我要投稿

白酒行业名酒辈出,但最知名的莫过于茅台和五粮液。众所周知,茅台是含着金钥匙长大的“国酒”。然而长期以来五粮液却一直在产销量上高居榜首,其品牌价值和认可度也一直在茅台之上。五粮液可谓是货真价实的无冕之王。

虽然五粮液纵横市场几十年,但一直苦受茅台“欺压”。为什么?因为偏居一隅的茅台虽然不是中国最成功的酒,但却戴上中国最好的酒——“国酒”这一顶帽子,尽管老百姓不知道这顶“国酒”的帽子从哪忽悠来的。其实稍有常识人都知道,“国酒”这一称号是一个悖论。

也许有人要反驳,茅台国酒得以尽享“国酒”的尊荣是因为他在1915年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中国代表怒掷酒罐,茅台大放异香而一举夺奖。的确不错,但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得奖的远不止茅台一家,五粮液就曾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过金奖。

茅台能获得那么多追捧,说实话是中国政治产物的怪胎。茅台老总自己也坦言,茅台酒有今天,是因为和中国革命结下了缘分,得以屡屡出现在国宴上和外交场合之中。而如今喝茅台的也大部分都五十岁左右中老年人,离开那特定的政治年代,离开周总理和红军的遗泽,除了官商酒、名利酒的代名词,茅台其实什么也不是。

当年茅台因有老一辈革命家的特别关照,因此在历届评酒会上都理所当然地成为“第一名”。但在1963年第二届全国评酒会上,由于评名酒仍然不分香型,所有送交的酒样统一参评,无意之中五粮液就拿了个第一,茅台酒跌落到了第五的位置。后来这个评酒结果被香港媒体拿去热炒一番,一次周总理在用茅台酒招待外宾时,外宾竟点名要喝中国“最好的酒”五粮液。如果“国酒”是国宴之酒话,那么五粮液也不例外。

正如一篇网友撰文指出一样:“茅台一直拿来坑蒙拐骗的‘国酒’概念早玩不转了。他们一直自称‘国酒’的原因不就是作过一段时间的国宴用酒吗?然而国宴早就不用茅台了。按茅台的思路,现在北京啤酒、天津干白、燕京啤酒、王朝葡萄酒都是国宴饮品,他们完全也有理由自称‘国酒’,然而这些酒厂为什么不说?因为他们没有茅台脸皮厚。”

近年来面对着“四面楚歌”,茅台也在市场运作上频频发力,兼并一些小的厂家,产品结构也由单一的茅台酒延伸至茅台王子酒、茅台葡萄酒什么一大堆以“茅台”冠名的酒子酒孙。特别是“茅台王子酒”,妄图打动年轻人,但茅台忘了,王子是什么东西?中国什么时候也没有过王子。

更可笑的是,茅台在其啤酒和葡萄酒都直接贴着“国酒茅台”的商标。孰不知啤酒和葡萄酒都外国的泊来物,浑身上下都洋溢着现代气息,而“国酒”好歹也有点历史沧桑感吧,这不糟蹋“国酒”两个字吗?这点五粮液就做的比较好,不管它怎么折腾,始终没有把自己的名字贴在其它白酒瓶上,更没有弄出一个叫“五粮液”的洗发水出来。

“黔驴技穷”的茅台又异想天开地宣传自己是“护肝养肝的酒”。稍有点常识人都知道这简直是无稽之谈。有谁相信酒能护肝呢?我宣传说我的辣酱专治上火有人买吗?最近茅台竟然把周总理像立在酒厂门口,说周总理是“国酒之父”。周总理是人民爱戴的伟人,任何把他与商业联系起来的行为都是不能容忍的,是广大人民感情不容接受的。茅台这么做就是与全国人民的感情为敌,是昏招中的昏招。

相对而言,五粮液通过祭孔、“申遗”等活动逐步将自己的品牌与中国传统的儒家“中庸和谐”的思想注入其中,相比之下五粮液更具中国文化的厚重。祭孔、“申遗”使得中国酒文化逐步复兴,五粮液责无旁贷地扛起了中国白酒业的文化大旗。

这几年的品牌推广与品牌表现中,茅台一而再再而三的错误,使茅台出现温水煮青蛙式的危机。去年年底,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认定,“国酒”不应为特定一种酒的称号,茅台的行为属于夸大宣传,决定撤销“茅台国酒”的商标注册。

茅台“国酒”称号宣传被彻底宣判了死刑,其所谓 “国酒”已经是个不法的伪称号。“国酒”易帜,下一个扛起了中国酒业大旗的是谁?
转载请著明信息出自:中国酒吧网 qingba.com.cn

评论:国酒易帜,下一个扛起了中国酒业大旗的是谁

推荐火爆酒吧

  • 中国酒吧网视频广告火爆招商中 欢迎至电垂询
  • 一、优势:中国酒吧网品牌已经覆盖全国大小城市
  • 二、特点:专为中国特色酒吧服务,酒吧分类齐全
  • 三、口号:打造中国酒吧网一流休闲时尚消费品牌

推荐火爆酒吧

最近浏览的页面

中国酒吧网 www.qingba.com.cn 手机访问:wap.qingba.com.cn

酒吧投资酒吧管理、酒吧推广、酒吧设计、酒吧人才、时尚娱乐大型电子商务门户

版权所有 © 中国酒吧网 2006-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