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苏东坡有次和书童闲游相国寺,疲乏之时,坐在墙角的石板下小歇,无意中抬头看到墙上有小诗一首,饶有兴趣地读出声来:
酒色财气四堵墙,
人人都往墙里藏。
谁能跳出墙垛外,
不活百岁寿也长。
苏东坡读罢这首别有情趣的“酒色财气诗”,意犹未尽,随即叫书童拿笔和道:
饮酒不醉最为高,
见色不迷是英豪。
世财不义切莫取,
和气忍让气自消。
后来宋神宗皇帝和王安石一同游相国寺,看到墙上的“酒色财气诗”颇感新鲜。神宗要王安石和一绝,王安石稍加思忖,便吟成一首诗。这首诗把人们恐惧“酒色财气”与国民生计联系起来,给“酒色财气诗”添上了积极向上的色彩。
世上无酒不成礼,
人间无色路人稀。
民为财富才发奋,
国有朝气方生机。
王安石不愧为推行新法有独创的宰相,一绝“酒色财气诗”引来了神宗皇帝的诗兴。当即,神宗皇帝吟道:
酒助礼乐社稷康,
色育生灵重纲常。
财足粮丰国家盛,
气凝大宋如朝阳。
可见早在宋人之时,酒的“和”便被下至草民、上至皇帝所推崇,也道出了中国数千年酒历史绵延不绝的一个真谛。
和谐——和者,和睦也,有和衷共济之意;谐者,相合也,有协调、无抵触、无冲突之意。琴瑟和鸣 ,黄钟大吕,这是艺术的和谐;和风细雨,桃红柳绿,这是自然的 和谐;和气生财,诚信公平,这是经商的和谐;与人为善,诚信待人,和衷共济,和而不流,这是友情的和谐;以爱为本,以和为贵,勿骄奢,尚勤俭,家和万事兴,这是亲情的和谐;和睦相处,心心相映,其乐融融,百年好合,这是爱情的和谐。
喝酒,还是要讲究一个“和”。无论是古代,还是在现代,“和气”与“和谐”都会增添酒的道品与喝酒人的身位。
在中国,将这一点诠释得最完美的无疑是五粮液。利用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完美结合的五粮液,将五种粮食的精华调节融合,其精髓不仅是它酿造工艺与悠远的历史文化,其自身兼中国饮食文化的生活情感。民以食为天,食又有五谷杂粮做为底温,五粮液取之于五谷,注重洒文化的浓香、甘醇、色泽,讲究酒文化内在的品质,注重饮用后的绵长回味,它的性情柔中有刚,淡中透浓,味觉层次全面丰富,综合调动了人的视觉、嗅觉、味觉三种美感的最佳享受,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庸和谐”的完美境界。以中庸之酒五粮液祭中庸之祖孔子,名符其实。
酒的和谐是一种高境界。在新世纪新阶段,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是我们崇尚的价值观念,像五粮液这种“合五谷而成和谐之酒”的“和合”精神不但是一滴美酒的道理,也是活生生的民族精神,是沉甸甸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文化的首要价值,是中华民族“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的艺术意境。运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和文化精神去解决问题,以营造一个宽容、和谐的社会氛围。
转载请著明信息出自:中国酒吧网 qingb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