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魔鬼饮料
——酒和身体
我们要谈酒文化,不妨从化学成份上看看“酒”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所谓“酒”,是用粮食、水果等含淀粉或糖的物质经发酵制成的含乙醇的饮料。市面上经常见到的有白酒、红酒、黄酒、米酒还有啤酒。特别是白酒,因制造工艺的不同,又分为大曲、老窖、佳酿;因配方的不同又分为清香型、降香型、酵香型、窖香型等;按浓度不同又分为高度、低度;要是论品牌,那更是五花八门,茅台、五粮液、剑南春、杏花村、酒鬼、大丈夫、二锅头等等,一个比一个叫得响亮,一个比一个显得有文化。
总之,酒最核心的化学物质是酒精,即“乙醇”,啤酒里面还有致癌物质“甲醛”。专家们通过动物实验,研究了酒精在体内的全部代谢过程,从而发现了喝酒成瘾的症结。专家们发现,90%以上的乙醇会在肝脏内被分解成乙醛,当人大量饮酒时,体内乙醇和乙醛的浓度即会增加,这样便加速了氧化能量代谢的过程,大脑的兴奋性和器官功能得到暂时增强,人会格外欢快、活跃。但时间一长,机体的这种反映就逐渐变成了常规并在大脑中形成“定时饮酒”的定式,这种已建立起来的反应方式一旦遭到中断,就会发生“失调综合征”,各器官和系统的综合性功能出现紊乱,人会难受、烦燥不安、易怒、心不在焉、失去判断力,甚至性格改变、心理改变、人格丧失,除了渴望酒,对周围的人和事漠不关心。只有把酒饮下去后,原来的那种反应方式重新恢复,机体功能得以平息,症状才会消除。于是,便形成了“没有酒就活不下去”的恶性循环状态,铸就了难以克制的“酒精依赖症”,即俗话说的“酒瘾”。
中国古代医学家早就提醒人们酗酒的危害。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说:“久饮酒者溃髓蒸筋,伤神损寿。”唐朝“药王”孙思邈曰:“空腹饮酒多患呕逆。”明代大医学家李时珍也说:“过饮不节,杀人倾刻。”很多人还善意地提出了很多“酒德”,在承认喝酒权的同时,苦口婆心地规劝人们不要滥饮。孔子曾提出“唯酒无量,不及乱。”就是说各人饮酒没有具体的数量限制,以饮酒之后神志清晰、形体稳健、气血安宁、皆如其常为限度。吴彬在《酒政》中提出饮酒要禁忌“华诞、连宵、苦劝、争执、避酒、恶谑、喷秽、佯醉。”中国历朝政府也实行严厉的“酒政”,但这些警示和措施都没有起到很好的作用,国人们照样滥饮。
现在酒在国际上早就已经成为一大公害,酒已经被认为是一种软性毒品。在《国际禁毒公约》中,酒、烟和毒品一并被认定为“有依赖性特性”的物品。不仅高度白酒,就是啤酒都会导致酒依赖。正因为酒的这种功能,某些民族的宗教戒律认为酒是可以迷乱人性的物质,是魔鬼的饮料,因而予以限制或禁止。在某些特定的情形下,官方有可能会将酒以及含酒精的饮料定为不合法的饮料而加以禁止,比如上世纪20年代美国的“禁酒令”。有的将酿酒业国有化,以控制酒的生产和销售。这是大多数中国人尚不清楚的,由于酒属于合法饮料,所以对酒的滥用根本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
正如许慎在《说文解字》上说,酒既可以制造出吉利,也可制造凶光。酒精依赖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社会功能。“瘾君子”们可以变得不遵守劳动纪律,工作常出差错,效率低。他们不负责任,对家庭不尽职责,产生家庭暴力,甚至家庭破裂。
俗话说,酒色财气,酒和色往往不分家。酒刺激性神经中枢,分泌荷尔蒙,容易引起性联想、性冲动,容易乱性。古今中外,酒已经成为性的暧昧代名词。红灯区大多在酒吧聚集区,在那里,男人们醉眼朦胧、欲火中烧,女人们则挠首弄姿、守株待兔。很多性过错,常常诱发于酒吧里。色彩斑斓的各色酒精、扑朔迷离的光与影、挠痒般的靡靡之音、耳鬓厮磨的男男女女……乱花渐欲迷人眼,在这样特定的环境里,人变得异常感性、脆弱而暧昧,人性中最隐秘最原始的欲望被一滴一滴地引诱出来,你就被一点一点地被撩拨,一点一点地被点燃,一点一点地被解除武装,形同梦游……等你清醒过来,望着空旷而陌生的天花板,无穷无尽的空虚袭击着你,想起远方的爱人,懊悔莫及。在四川有几句酒谚:“酒是一副药,喝了跑不掉,衣服裤子自己脱,早上起来各走各。”绝非空穴来风。据报道,在一些城市的酒吧里甚至发生了纵酒之后的集体淫乱事件。很多性暴力犯罪,直接的诱因也是“杯中物”。
纵酒会使人兴奋、好斗,出现打架、酒后开车肇事等防碍社会秩序的现象,据统计,中国有60%以上的交通事故是因为司机饮酒造成的。我一个很要好的高中同学,在1999年年仅29岁时死于车祸,留下了还来不及叫爸爸的儿子和26岁的妻子。最痛心的是,和他一同死于车祸的,还有他的小舅子,即他妻子的弟弟,他们两人都是家里的独儿子,都有体面的职业,一个是公务员,一个在银行。出事前的那天晚上,我这两个海量哥们,喝高了,还不觉得舒坦,深夜12点了还要去飚车,于是就骑上刚买的进口摩托上了路,就那么送了命。这件事情对于曾经沉溺于豪饮的我震动很大,巩固了我戒酒的信心,我现在住在北京著名的酒吧一条街三里屯一站地远,但我从来不去无故滥饮,非去不可也是浅尝辄止。
喝酒除了造成急、慢性中毒外,还可引起各种病变,如心脏病、急慢性胃炎、营养不良、末梢神经炎、肾损伤、肾动脉硬化等,对肝的影响最常见,如脂肪肝、酒精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等。
酒精不但是慢性杀手,也可以直接夺人性命。酒精无需经过消化系统即可被肠胃直接吸收,酒进入肠胃后,进入血管,饮酒后几分钟,迅速扩散到人体的全身。酒首先被血液带到肝脏,在肝脏过滤后,到达心脏,再到肺,从肺又返回到心脏,然后通过主动脉到静脉,再到达大脑和高级神经中枢。酒精对大脑和神经中枢的影响最大。人体本身也能合成少量的酒精,正常人的血液中含有0.003%的酒精,血液中酒精浓度的致死剂量是0.7%。依此测算,一个成年人喝一斤白酒就会有性命之忧。仅仅在我的朋友圈子里,超过这个酒量的,就有好几人,还自以为是。据统计,中国每年直接被“喝死”的“瘾君子”上万人。
酗酒还严重影响到个人形象。当年相声大师侯宝林曾经有个名段子,说的是两个酒鬼比谁既能喝又没醉,有个家伙居然说他能够顺着手电筒的光束往上爬,出尽了洋相。众所周知,美国现任总统布什年轻时酗酒,曾经因为酒后驾驶被交通警察处罚,留下案底。尽管布什早在20多年前已经戒酒,但在竞选时,还是常常是被竞选对手戈尔揭这个陈年疮疤,搞得布什狼狈不堪。是啊,堂堂世界超级强国,怎么能够让一个酒鬼(即使过去是)来领导呢,万一喝醉了把核按钮当成了酒瓶盖了怎么得了?同样,俄罗斯男性之所以沦为最不受女性欢迎的欧洲男士,主要就毁在“伏特加”上。
酒已经严重影响到中国的国民素质和社会生活。酒最大的危害,还在于它对于社会风气的毒害。酒桌上劝酒、敬酒、罚酒把人际关系搞得险象环生,伪善、庸俗不堪。酒,在友谊的幌子下,以牺牲别人身体健康为代价,以混淆别人视听和判断为手段,将别人拉下水,或谋财,或害命,或交易,这哪里是文化,简直就是谋杀!
转载请著明信息出自:中国酒吧网 qingb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