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被诅咒的酒(四)

      我要投稿

四、“醉”是一种什么样的商品
  ——酒文化和经济

  如果说,古人由于缺乏科技检测手段,认识水平低下,健康意识淡薄而迷恋“杯中物”,还情有可原,但是,直到今天,中国的酒文化依然如火如荼,甚至变本加厉。酒在中国历史上,由于耗费粮食,由于酿制工艺的限制,没有高纯度的酒,要醉就必须加大饮酒量,价格也昂贵,所以“醉”一直是奢侈的商品,穷人是很难一醉的。即使到了上个世纪的60~70年代,酒类都还是稀缺资源,需要凭票证限量供应。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酒这个原来很奢侈的东西进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一种普通商品,特别是种种低质、劣质酒类大行其道。中国人对酒发生了巨大的消费热情,酒店一家一家地开,而酒吧是一街一街地开,一片一片地开。为买一醉,不惜一掷千金,一到晚上,酒店和酒吧附近,满街都是酒疯子在鬼哭狼嚎。

  “醉”成为最受中国人欢迎的商品,中国是世界头号饮酒大国。酒类市场大,技术含量低,容易上马,所以,很多地方把它当成支柱产业来发展,所以就不难理解,中国同时又是当今世界头号产酒大国。根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在仅白酒企业就有3.7万余家。我想,除了酒文化的误导以外,众多“卖醉”的商家出于经济利益夸大其词也是重要原因。当今,形形色色的酒类产品在商店里琳琅满目,在电视、报纸上铺天盖地、兴风作浪。有一点是一样的,即酒广告统统往文化上扯,用一些或者断章取义、或者不辨真伪的“酒典故”附庸风雅,把酒说成了健康饮料,或者干脆把这个已经被公认为健康杀手的慢性毒液说成了“琼浆玉液”,甚至是“灵丹妙药”。

  在国外,白酒是严格禁止做广告的,但在中国,酒类不但参与了广告大战,还创出了有史以来广告的天价,创了中国广告亿元之巅峰。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央电视台连续几年的“标王”以及前几名都是酒类,而且是白酒。人们至今对早已在市场上烟消云散的“名酒”记忆犹新:“秦池”、“孔府宴”、“孔府家”……特别是“秦池”,一个小小的县级酒厂,居然拿出远远高于全县财政总收入的3.2亿元送给中央电视台每天的那几秒钟——而广告费只是一个产品成本的一部分!简直是疯了!俗话说得好,酒壮胆亦大,可以看出,不仅喝酒的人疯狂,产酒的人也跟着疯狂!有句名言:“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疯狂总会付出疯狂的代价。果然,在中国白酒颠峰时期的1996年,全国白酒产量高达801万吨,此后急剧衰落,到2003年,产量跌至300万吨。大多数白酒企业在亏损线上挣扎。其中,以前赫赫有名的企业一个个倒下:“杜康”破产,“郎酒”改制,“酒鬼”变身,“宋河”被托管,而2002年6月,孔府宴连品牌和家当索性来了个零转让!

  的确,从世界范围来看,酒业早就已经沦为夕阳产业,随着文明程度越来越高,酒的市场占有率越来越低,没有一个发达国家是靠酒来作为国家的支柱经济的。在中国,占据了名酒三分之二的西南地区依然是中国最贫穷的地区之一。

  和很多新经济行业比起来,无论总产值、劳动生产率还是利税率,酒类全部被抛得远远的。2002年中国酒业年产值总共有1200多亿元人民币、销售收入约1000亿元人民币,而同期美国“微软”一家公司的年销售额为320多亿美元,纯利润为100亿美元,总产值是中国整个酒业的两倍多,利润更是高得多,而“微软”的员工仅仅为5万人,中国酒业的员工有多少人?根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在仅白酒企业就有3.7万余家。大量的都是那些低端、劣质的酒厂,积淀了多少资金?1999年,行业亏损面达到30%左右,69%企业处于微利,只有1%的企业维持较高的利润。又浪费了多少粮食?

  我认为,中国酒业的出路在于走出当前这种粗放经营,无序竞争的局面,树立精品意识,让那些大量消耗资源,损害百姓健康的低端、劣质酒类产品退出酒业市场。在消费意识上,应该培养消费者这样的观念:“酒这个东西,少喝有好处,过度有害处。少喝点,但喝好一点的酒。”

  总之,中国酒文化要发扬光大,就必须摈弃其中大量的糟粕成分,如等级尊卑观念、酒仪中的繁文缛节,以及形形色色的封建迷信色彩的活动等,与时俱进,走健康发展之路,才能将悠久的中国酒文化做成真正的精品文化。


转载请著明信息出自:中国酒吧网 qingba.com.cn

评论:该被诅咒的酒(四)

推荐火爆酒吧

  • 中国酒吧网视频广告火爆招商中 欢迎至电垂询
  • 一、优势:中国酒吧网品牌已经覆盖全国大小城市
  • 二、特点:专为中国特色酒吧服务,酒吧分类齐全
  • 三、口号:打造中国酒吧网一流休闲时尚消费品牌

推荐火爆酒吧

最近浏览的页面

中国酒吧网 www.qingba.com.cn 手机访问:wap.qingba.com.cn

酒吧投资酒吧管理、酒吧推广、酒吧设计、酒吧人才、时尚娱乐大型电子商务门户

版权所有 © 中国酒吧网 2006-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