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铺投资正当时
住宅出租回报率逐年下降 商铺吸引投资者目光———
4月4日,北京市国土资源局公布《北京市2006年度土地供应计划》(以下简称《计划》),计划中规定中心城的中心地区(三环内)不再新增建设规模在1万平方米以上的商业设施,这就意味着三环内商铺供应扩张趋势将被遏制。商铺作为重要的地产投资工具再一次吸引投资者敏锐的目光。因为自从去年年中以来,不断出台的宏观调控直指住宅投资。一些先知先觉的投资者已经将投资目光转向了商铺。
●宏观调控没有涉及商铺
据了解,尽管政府不断在宏观调控方面下猛料,且矛头直指住宅投资,如加息和两年之内转手要收5%的营业税等,但对于商铺的投资目前还没有任何限制。业内人士认为,商铺不同于住宅,它本身就是一种带有投资性的商品,可以经营和产生再生价值,所以,今后这类房地产产品被列入严管名单内的可能性不大。在政策方面,目前也确实没有针对商铺投资出台调控政策。
从2005年年初开始,海内外资本就开始关注这个市场。2005年3月,国内的华联集团购买了西环广场89000平方米的商业面积,随后家乐福购买了四元桥附近的北京燕莎望京购物中心。除了国内投资需求以外,国外的投资者和基金公司也对北京商业市场很感兴趣,一些收入和回报比较稳定的项目,更成为基金投资出手的目标。
大多数人士认为,社会游资青睐商铺的投资,首先是因为北京整体经济向好,居民收入不断增加。其次是强劲的经济增长推动了零售产业发展,促进了商铺市场的向上发展。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商铺的投资个性色彩比较浓,很难从整体上反映出优劣。因为,住宅投资可以从共性层面进行分析,比如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里所有的住宅产品价格上升曲线都是大致相同的。商业地产则未必如此,它的投资受到区位、环境、规模、业态组合等多方面的影响,要复杂得多,投资商业地产必须重视个性层面的因素。对商业地产的投资,设置的资金门槛和运作门槛比住宅要高,所谓的投资机会的增加与否,是不能单纯从价格上就可以判定的。
●商铺主要分为两大类
目前,市面上的商铺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独立的商业街或商场,如SOGO南广场,中国红街以及本月刚刚上市的日坛上街。SOGO南广场是以大型广场商场形式面市,而日坛上街则以步行街的形式出现。街全长280米,街宽12米,一层及二层为设有独立楼梯的跃层商铺单元,每个商铺单元面积200-300平方米不等。三层则为面积在100-200平方米不等的商铺,彼此通过外廊、连廊相连通。建成后将经营餐饮、高档娱乐休闲和、迪厅、国际风情酒吧等商业业态。
另一类则是社区商业,如位于西南三四环之间的鸿业兴园社区配套建有3万平方米的商业。望京区域新近开盘的“朝庭”公寓是一处集合住宅+商务+商业配套的大型综合体,其中包括12万平方米的StreetMall商业街区,25万平方米的写字楼和18万平方米的精装公寓。值得一提的是,以往的社区都是在住宅销售结束甚至交房之后才进行商业销售,但“朝庭”则采取了先商业后住宅的方式。据其销售部刘军经理介绍,“朝庭”的商业部分望京国际商业中心招商已近完成,公寓部分才进入销售状态。这样以商业带动公寓销售的方式大有将公寓作为商业配套之势。公寓目前均价还是7800元每平方米,以110-120平方米的户型为主。自4月15日开盘不到一周时间销售128套,说明购房者对先做商业等配套后卖住宅的模式是很认可的。
业内公认的步行街的投资回报率在10%-15%左右,社区商铺的投资回报率约在8%-10%左右。“8%左右,这是目前比较合理的投资回报率”,庄胜房地产经纪公司总经理周湘晖在接受某媒体采访时表示。周湘晖给出的数字代表了业内的主流观点。根据市场规律,商铺投资大部分都是10-12年收回投资成本,因此8%左右的年回报率可以基本保证投资成本的收回。